二月二龙抬头不能干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你会有什么反应?小时候每到农历二月初二;奶奶总会收走全家人的针线盒 念叨着"今儿可不敢动这个"!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在这是怕针尖刺了龙眼睛,惹得掌管风雨的龙王不高兴呢.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天地间似乎被注入了新生的力量,连田间地头的老农都会仰头望望天色 念叨着"龙醒了,该春耕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二月二龙抬头不能干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的解析,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
说来也怪;天最热闹的莫过于理发店了,挤满了想沾龙气的人。记得有年二月二,小区理发店清晨六点就排起长队、老师傅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按老传统;正月里忌讳动剪刀;憋了一个月的大家专等这天"剃龙头",孩子理发叫"剃喜头",盼着聪明伶俐;大人理发则叫"沾龙气",求个时来运转...有点地方更讲究,要用桃木梳给小孩梳头~边梳边念"二月二梳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连掉落的头发都得用红纸包好塞进墙缝- 说是能引来文曲星。
要说最馋人的还是各家厨房飘出的香气。北方人家案板上"啪啪"摔打着面团~抻出的龙须面细得能穿针;平底锅里烙的春饼透亮如纸;卷上酱肉丝黄瓜条~老人管在这叫"包龙鳞"。邻居张婶每年这天准端来一盘油炸糖糕:"快尝尝龙胆,吃了胆气壮!"更别说那些巧媳妇捏的龙眼馄饨、龙骨麻花,连爆米花都美其名曰"金豆开花",说是救了受罚的玉龙。
在山东农村见过更生动的场景...天蒙蒙亮时李大爷用草木灰在谷场撒出五米宽的"粮仓"~特意在西南角留个缺口当仓门~抓把黄豆玉米撒在灰圈里- 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来小仓流"。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灰囤撒得越圆;预示秋收越丰盈。黄河边的孩子傍晚最欢腾,芦苇杆扎的小船载着萝卜挖的油碗 -点燃后放入河中如繁星流动。点点烛火顺流而下,大我们说在这是给龙王指路,好让他布雨时不迷途。
可热闹归热闹,有些事还真得格外注意。就像奶奶藏针线那样,老辈人最忌这天动利器。以前村里盖新房~包工头不信这个邪~偏在二月二抡大锤砸地基;到头来刚砸两下就被飞溅的石子划伤额头~惹得围观老人直摇头:"说了别碰龙头啊".井台边也静悄悄的,取水都得赶在日出前 说是怕惊扰龙王休憩;磨坊里石磨被支起上扇;空转的磨盘像张大的龙嘴-这些老讲究看似信仰,实则藏着对自然的敬畏。
妇女们这天也得了清闲。嫁到河北的表姐笑着说:"初二回娘家。针线活全歇工!"她婆家至今保持古俗:剪刀红布裹。衣裳提前洗、连菜刀切菜都要垫块木板"防龙吟"!更讲究的人家连扫地都免了.说是怕扫走龙鳞带来的财气。这些禁忌看似束缚。倒让忙碌的主妇们难得松快~聚在院里嗑瓜子说笑时春阳把发间的绒花都晒暖了。
说来也怪、着岁月流转,有些习俗像熏虫驱疫的香火、渐渐淡出现代生活。但那些承载着期盼的仪式-撒灰囤的圆弧、龙须面的绵长、剃龙头时的笑闹,仍在城乡之间流转生辉。
说实在的,我们给女儿点朱砂开笔时当游子翻着日历预约理发时当超市龙鳞饼被抢购一空时分明能触摸到千年未断的文化脉搏!这些融入血脉的讲究;或许正是我们跟天地万物签下的温柔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