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几月几日2024年 寒露是农历几月几日
那天翻日历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再过几个月就是寒露了!
我心头一动;这个带着凉意的名字,总让人联想到清晨草叶上挂着的露珠,在阳光下透出微微寒意。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里排第十七个~算是深秋的正式开场!
2024年的寒露部分分外,它落在了10月8日的凌晨2点59分,农历呢、刚好是九月初六。这个时间点,就像大自然悄悄在耳边提醒:秋天要转入更深的篇章了!
2024年的寒露;公历是10月8日星期二~农历是九月初六,具体交节时刻是凌晨2点59分43秒。
虽然、 去年(2023年)寒露也是10月8日;但时间是上午9点多;明年(2025年)则落在10月8日上午8点40分可能。寒露是秋季第五个节气-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昼夜温差会明摆着拉大。
古人用“露水先白而后寒”来形容白露到寒露的变化。白露时露珠还只是微凉,到了寒露 -露水就真正透着冷了,甚至接近凝霜的边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说的正是这种寒意渐浓的状态。
名字里的“寒”字~不是随便来的~它真切反映了这个时节自然气息的转变。
寒露三候分外有诗意:一候鸿雁来宾;说的是一言以蔽之一批南飞的鸿雁,古人称它们为“宾”,既然早到的才是“主”;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古人觉得深秋雀鸟不见了、海边倒是多了蛤蜊~一定是雀鸟入水变的-多浪漫的想象;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百花凋- 唯独菊花迎着冷风怒放,满城金黄,给萧瑟秋日添了生气!
气候上寒露是个分水岭。
冷空气从这时候起真正有了“话语权” -北方常被冷高压笼罩 雨季彻底结束,天空湛蓝高远,但早晚凉意刺骨。
南方虽秋意正浓,但干燥少雨 -而东北西北可能已经飘雪、南北温差尤其明摆着。民间那句“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就是这时候连赤脚趟水都觉得冷了,得老老实实找桥过河。
说到寒露的习俗 最出名的要数赏红叶了。
分外在北京~10月中旬到月底,香山红叶如霞似火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盛景就在这时。
吃芝麻也是老传统,中医讲究“秋冬养阴”;芝麻润燥养肺;分外适合对抗寒露时节的干燥.部分地方还会喝菊花酒或菊花茶、既是应季 也寄托着对健康的美好期待。
农事上寒露是个有有需要打起精神的节点。南方更加怕“寒露风”-一种冷空气突袭带来的低温灾害,对晚稻影响极大;华南则要警惕“绵雨”~阴湿连绵的天气会拖累秋收进度。北方这时得赶紧把小麦播种完- 再晚说不定就要减产了。是否存在替代方案?
农民们常盯着天气预报,盼着抢在晴天完成收种。那个
养生方面~寒露后要记得早睡早起。跟着太阳的节奏走。既能养阴,又能让肺气舒展。穿衣也有讲究、推荐“内贴中松外收口”:贴身衣物要柔软保暖,中层宽松吸湿- 外套最好带收口设计。格外护住脖子、手腕还有脚踝~免得冷风钻进去.
寒露还有白露诚然只差一个字。但实际区别很大:
对比项 | 白露(初秋) | 寒露(深秋) |
---|---|---|
时间 | 9月上旬 | 10月上旬 |
气候特点 | 暑热消退,早晚微凉 | 气温明显下降,晨露带寒意 |
自然现象 | 初候“鸿雁来” | 初候“鸿雁来宾”(最后一批南迁) |
农事重点 | 收获夏粮,播种秋菜 | 防寒露风,抢晴收播 |
饮食习俗 | 饮清茶,食梨润燥 | 吃芝麻、螃蟹,喝菊花茶 |
每次提到“2024年寒露是10月8日,农历九月初六”,都觉得它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这个日子像大自然设下的闹钟,提醒各位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真实分量!
严格来说, 冷空气南下、露凝位霜;都是它在告诉各位:该添衣了,该调整作息了;该位啊过冬做准备了。关键问题在于什么?而吃芝麻、赏菊这些老传统;更像是在用温柔的方式帮各位顺应天时、安稳身心。明年寒露来的时候;不如泡杯菊花茶 去公园看看层林尽染-感受深秋的也感受一下自己跟自然之间那份绵长而微妙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