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 南京今年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
你会想到什么?刚刚从前的这个周末 -阳光收敛,空气里那股熟悉的闷湿感挥之不去,没错 南京一年一度的梅雨季又来了。今年这座城市在6月12日正式跨入了雨季,比往年6月19日的平均入梅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周 算是近几年来入梅偏早的年份。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梅雨期整体也会缩短、气象部门预计7月上旬后期南京就将出梅,同样比常年平均7月13日偏早几天.这种入梅早、出梅也早的节奏,让整个梅雨季显得紧凑了不少。
入梅头几天天气就比较应景。从12日到15日,雨水基本没怎么停过一阵接一阵的雨下得地面就没干透过时不时还夹杂着雷电同大风,典型的梅雨开场白。
但接下来几天会有点变化,16日到18日雨水总算要歇口气 -暂时告一。不过可别高兴太早 在这只是中场休息 19日新一轮降水已经在排队了;天气舞台又将切换回湿漉漉模式!
在这种阶段性降雨;正是今年梅雨季的典型特征 -雨带南北摆动、一阵一阵地下 -中间还穿插着高温与强对流天气 让整个六月下旬都充斥变数。
以说到今年的梅雨量 -气象台给出的预测是260到300毫米,比常年258.8到293毫米的正常水平略多那么一点。哪怕量不算格外惊人但风险却一点都不能小看。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京地势起伏- 水系复杂;像长江、秦淮河、滁河这些流域,只要持续遭遇强降水,水位压力就会很清楚增大。再加上城市地面硬化比例高,短时强降水很容易引发道路积水与局部内涝,山区更是要警惕土壤松动说不定带来的滑坡隐患。
在这代表着在这段时间 -水务、应急这些部门基本都紧绷着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你听我说,生活在南京的普通人来说梅雨季带来的挑战更具体也更日常。就像气温的起伏就特别考验人:12日到15日下雨时还算凉爽,最高温没超过31℃;
但到了16日至18日雨水间歇期,气温就一下子跳到34到37℃,闷热感扑面而来.这种又湿又热的组合,最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皮肤敏感的人容易起疹子 -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则要小心呼吸道疾病。
你听我说,鉴于此在这段时间 -身边常备雨具、及时增减衣物、多喝水、少吃生冷食物,都是适用又必要的自我保护。
在翻翻南京的梅雨历史,你会发现今年确实有点非常。常年平均来看南京入梅在6月19日,出梅在7月13日 -梅雨期平均25天大概。而今年不但…还入梅提前一周~整个梅雨季长度也缩短了;这种“紧凑型”梅雨在近十年中并不常见。
就像2020年那次超长待机梅雨、整整下了50天创下纪录;而2005年则短得除非在4天像路过打个卡就走了。这种不稳定性也反映出梅雨为你的不简单与多变,每年都带着不同的节奏波及这座城市。
隔壁几个城市的入梅时间也值得参考!像南通跟无锡都比南京早一天在6月11日就宣布入梅了。虽然同属江南;但梅雨在不同城市的节奏并不完全一致;这种区域区别也显示了梅雨带摆动的不确定性。毕竟梅雨季的雨从来都不是均匀洒下的 它像一条会游动的带子,南北摆动 带来不同区域降水时段还有强度是现实区别。有鉴于此哪怕在同一个省- 各地防梅的重点与时段也或许不同。
老实讲,年梅雨季尽管面临整体时间缩短了;但潜在效应但是一点都不能忽视...更在出梅前的在这段时间;既要防范强降水说不定带来的内涝还有地质灾害;也要在降雨间歇期做好防暑降温。
说真的,城市运行而言,加强水情监测、排查隐患点、保障排水为你畅通都是关键动作;而对每个生活在南京的人来说调整好日常节奏、及时获取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更是安稳度过雨季的必备技能。
毕竟梅雨是这座城市年复一年的气候篇章;懂得它的脾气;才能更好地与之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