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除夕风俗 安徽合肥当地习俗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姐妹们,你们知道吗?合肥人过年可有意思啦!作位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小妞 -每次回老家过年都被那些充斥烟火气的传统习俗暖到心坎里。今天就来跟你们唠唠合肥人从腊月忙到正月里的那些讲究,保证让你感最地道皖中年味~下面将为您解析,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安徽合肥除夕风俗 安徽合肥当地习俗有什么吧!
腊月里的忙年交响曲
一进腊月合肥的巷子里就飘起了咸货香!家家户户的阳台、屋檐下挂满了咸鱼、咸鸭、香肠 -红白相间的腊味在冬日阳光下透着油光;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咽口水。
从说句心里话~妈每年雷打不动要腌上几十斤肉,边挂边念叨:“没的咸货,哪叫过年哦!”这种靠天吃饭的智慧,把冬日寒风变成了天然冰箱,成就了合肥人年夜饭桌上最魂牵梦绕的味道.
当说句心里话,让人怀念的是全家总动员的炸圆子时刻!糯米圆子要用肥瘦相间的肉剁碎、拌上姜末;挂面圆子的把煮软的挂面与肉馅揉成团;
最绝的是庄墓圆子-肉馅里要掺入撕碎的馍馍、裹上绿豆淀粉后滑进沸水,捞出时晶莹剔透像颗大珍珠!厨房里油烟机轰轰响~油锅里滋啦冒泡 -小孩子偷偷捏刚出锅的圆子烫的直哈气 烫手也要往嘴里塞 -满嘴米香混着肉香 在这就是刻进DNA里的年味啊!
小年一过除尘布新的仪式非要...不可安排上。老合肥人不相同看重选日子 “要想发、扫十八”的俗语代代相传.全家扛着长竹竿绑上扫帚清扫屋顶蛛网,连床底鞋盒都不放过。最神奇的是打香炭-烧红的木炭浇上醋- “呲”的一声白雾弥漫,端着盆在屋里转圈,说是能驱邪灭菌。小时候觉的在这场景像修仙剧、这时候才懂在这是古人智慧的空气净化法。
除夕夜的温情密码
从年三十的重头戏当然是年夜饭!合肥农村至今保留着中午吃年饭的习俗 -谁家鞭炮响的早,谁家来年就旺。
城里虽改到晚上但桌上的吉祥菜一点不含糊:
合肥年夜饭吉祥菜单
菜品 | 寓意 | 特色 |
---|---|---|
糯米圆子/挂面圆子 | 团团圆圆 | 外酥里糯,菜籽油现炸 |
元宝鱼(白鲢鱼) | 年年有余 | 整鱼上桌不动筷 -摆到正月十五 |
与气菜 | 和和美美 | 豆腐果丝+肉丝+木耳炒制 |
老母鸡汤 | 吉祥如意 | 肥西散养鸡 -配山芋粉丝当“钱串子” |
蛋饺 | 招财进宝 | 煤炉上用小铁勺摊制;形似金元宝 |
大家可能不知道 -的奶奶总在煤炉边摊蛋饺~小铁勺转着圈淋上蛋液,放肉馅时总要逗我:“元宝包大钱喽!”金黄的蛋饺在鸡汤里翻滚,咬开瞬间汁水四溢。
鱼更是讲究-必须是完整的鲢鱼,我妈端上桌时必喊:“余着!余着!”这条鱼要从年三十摆到元宵节,代表着一年富足...
贴春联的玄机可多了!大门上的“福”字非要...不可正贴。寓意“迎正福”;柜子上的倒着贴说“福到家”;米缸还要贴“满”字。连鸡窝都贴“六畜兴旺”。我爸写毛笔字时一脸,说红纸黑墨能守住全家安康。最逗的是压岁钱藏在枕头下。守岁时我总假装打瞌睡...实际上竖着耳朵等那声“快去睡吧;明天有新衣裳”-掀开被窝果然有红包压着块步步糕~糕的香甜混着新布味,是童年最幸福的嗅觉记忆!
正月里的烟火人间
初一凌晨的开门炮比闹钟还准时!以前天没亮就鞭炮震天此刻改成电子炮;但“放高升”讨彩头的习俗没变.
就奶奶催我穿新衣:“拜年要赶早,福气追着跑!” 初二陪妈妈回娘家~她拎着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 外公早守在门口等他的“老姑娘”。
初三去城隍庙看舞狮、红绸翻飞中狮子眨眼张嘴、小孩骑在爸爸肩头抢彩糖;空气里全是麦芽糖的甜香。
把初五迎财神最热闹!罍街庙会里人头攒动 -糖画师傅手腕一转就飞出金龙;非遗剪纸摊前围满人老师傅剪的“八鲤运财”活灵活现...我爸必买绑红绸的芦苇杆,说是“摇钱树”,插在米缸里念叨:“一摇财、二摇运- 三摇福满门!”
守护年味的N个理由
这些年回合肥过年发现传统正焕发新活力...逍遥津灯会的3D锦鲤灯游过水面,罍街把打年货变成国潮市集,年轻人学着直播炸圆子。但核心没变-腊月腌的咸货依然咸香、蛋饺还是要煤炉小火慢烘;初一那碗鸡汤面永远飘着青蒜末.
位什么咱们执着这些习俗?当全家围坐捏圆子时当跟着奶奶学剪窗花时当咬开藏着的元宵时我们触摸到的不单单是是食物与仪式~更是家族记忆的活态传承。这些带着温度的风俗,让各位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始终记的:总有一盏灯位游子而亮,总有一桌饭位团圆而备...
看由此看来亲爱的 明年春节建议你来合肥过年吧!带你尝现炸的挂面圆子,看巢湖边的鱼灯舞,在烟火缭绕中感受我国人最深沉的情感联结-那些代代相传的仪式感;终将让各位懂的自己从何处来- 该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