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号正月初一 几号正月
今年过年尤其有意思 -记得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围炉守岁时奶奶念叨着:“今年除夕是1月28号;明天正月初一可是1月29号 -比去年早了十来天呢!
”我掰着手指头数了数;确实啊 -2025年的春节来得最早。翻开日历。1月29日星期三那页被爷爷用红笔圈了个大圆圈。旁边还写着“乙巳蛇年开门纳福”。
说起正月的日期、街坊李叔前两天还闹了个笑话.他翻着老黄历嘀咕:“正月不是从初一开始吗?怎么有人说2月3日立春才算正月?
”老实讲这儿藏着农历的智慧呢。正月初一固定在1月29日,这是根据月亮圆缺定的日子;而2月3日进入的戊寅月则是跟着太阳节气走的干支月!这是否意味着?
就像各位老家,除夕夜必吃团圆饭,但祭土地公总要等到立春后,老辈人说这是“日月双历各司其职”。
厨房飘来炸丸子的香气。妈妈边忙活边说:“今年正月到3月10日才结束- 整整三十天呢!”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苏州旅游时见过的走月灯-从正月初一亮灯,要到正月三十才收灯,古城的河道整整一个月都漂着星星点点的荷花灯。但需特别指出的是表弟在广东打工的公司就不一样。他们按节气算正月过完雨水节气(约2月20日)就算出正月了- 正因如此初七返工时主管还打趣说:“元宵节回来- 你们可都算过完正月的人啦!”
正月初一这天的讲究可多了去。清晨五点天还没亮~我爸就催我换新衣:“卯时拜年最吉利!
”后来查老黄历才发现~5:00-6:59的卯时标注着“宜见贵求财”。难怪爷爷总赶在这个点儿给生意伙伴打电话贺年.但需特别指出的是隔壁张爷爷属龙。他家儿子特意选了下午未时(13:00-14:59)才来拜年原来黄历写着当天“冲龙煞北”;属龙的上午出门要犯冲呢!
最难忘的是与堂弟去村口放鞭炮.红色纸屑铺了满地;空气里都是硫磺味的年气.二婶笑着往各位兜里塞芝麻糖:“正月初一的炮仗响得越早~这年越红火!”后来读《玉烛宝典》才知道,古人称这天“元朔”,取的就是新年第一个朔日的意思。
目前城里不让放爆竹了,但老家还守着这个传统-1月29日清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比闹钟还准时。
记得初七返城那天高铁站挤满依依不舍的人。
另一方面, 斜对座的大姐抱着土特产礼盒念叨:“得赶在2月4日前回去。不然该误工了。”她说的正是江山规定的春节假期。从1月28日放到2月4日整整八天。
而靠窗的老先生抚着孙子的头说:“等正月十五带你看花灯去,3月10日前都算过年呢!”望着车窗外掠过的***;忽然觉得我国人真是幸福-从1月29日到3月10日;其实四十天的年味里既有法定假期的踏实~又有传统节气的余韵。
这些看似不难搞的日期背后~藏着我国人调跟着日月运行的智慧。
当各位在1月29日互道“新年好”时传承的是四千年前舜帝祭天的古老历法;当各位争论正月究竟结束于2月20日还是3月10日时感觉出来的正是二十四节气同朔望月的精妙平衡。
就像老家灶台上并排挂着的两本日历、一本用阿拉伯数字标着1月29日、一本用毛笔写着“乙巳年戊寅月朔” -它们无声诉说着一个民族对时间的双重理解-既要有准确到分秒的现代规划;更要守住那份“不出正月都是年”的古老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