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在几月几日2023 冬至节在几月几日农历
看2023年的冬至节,你猜是哪一天?!没错,就是公历12月22日、农历的话正好是十一月初十~星期五。这天中午11点27分09秒、太阳到达黄经270°- 标志着冬至正式交节- 直到2024年1月6日4点49分09秒结束.在这一天可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它是北半球全年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日子,也是古人眼中“阴极阳生”的转折点-从这天起,太阳开始北返- 白昼会悄悄变长,春天已在寒风中埋下伏笔...在接下来跟小编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冬至节在几月几日2023 冬至节在几月几日农历的精彩内容。
冬至为何如此例外?
以你听我说,至可不是普通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古人就用土圭观测日影;精准锁定了在这一天。
对周朝时冬至甚至被当作新年元旦来庆祝,热闹程度堪比春节,“冬至大如年”的说 是这么来的.即使到了今天它依然是“四时八节”(四季+八个关键节气)之一,融合了自然规律与人文情怀;既是天文节点;也是祭祖团圆的传统节日...
项目 | 2023年冬至 | 说明 |
---|---|---|
公历日期 | 12月22日 | 11:27:09交节 |
农历日期 | 十一月初十 | 甲辰龙年 |
白昼时长 | 全年最短 | 黑夜达16小时以上 |
太阳位置 | 黄经270° | 直射南回归线 |
结束时间 | 2024年1月6日 | 04:49:09 |
冬至的物候跟气候特征
古人把冬至的物候变化为“三候”。可生动了!一候蚯蚓结:地下的蚯蚓蜷缩成团。抵御寒气;二候麋角解:麋鹿感应阳气萌动。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角脱落;三候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地底温度悄然回升!不过别看阳气已生 真正的寒冷才刚开场。
因为地表积热还在不断散失 -冬至后没想到进入“数九寒天”,最三九四九(约1月中下旬)才是冻到搓手的巅峰期。民间用“九九歌”记录在这段时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南北习俗:饺子与汤圆的温暖对决
看想起来真是,至的餐桌文化,简直是一场南北风味的趣味较量!在北方~饺子是绝对主角...传说东汉名医张仲景为治百姓冻疮,用羊肉辣椒包成“娇耳汤” -演变成今天的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调侃,至今让人会心一笑。而在江南~汤圆标记团圆,糯叽叽的团子裹着芝麻或豆沙- 寓意“吃了汤圆大一岁”!
有些地方还会喝桂花冬酿酒;暖身又应景。更有趣的是古人连吃食都暗藏养生智慧-饺子皮易消化,汤圆用糯米温补脾胃,都是为适应冬季虚弱的肠胃!
冬至养生:藏阳护肾正当时
中医认为冬至是“一阳生”的起点,但初生阳气脆弱得像小火苗、得小心呵护。养生关键就俩字:藏跟补!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 -么藏?一要“躲冷避汗”。别让寒风吹散阳气,运动选温和的散步或瑜伽;二要“早睡晚起”!等太阳露头再出门,顺应自然闭藏之势...
补何事?重在养肾!搓后腰(腰眼穴至尾椎)、泡脚时按摩涌泉穴、吃核桃黑豆等黑色食物!都是轻松有效的方法...
在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食忌咸辣。避免加重肾负担 温补的羊肉汤、山药炖鸡最推荐...你发现了吗?这些传统智慧,说真的跟现代人重视的冬季免疫力保养不谋而合!
冬至的六个“六十年一遇”
说来也怪,023年的冬至可不普通,它藏着六个特殊对待标签、下次想遇到得等60年!这是甲辰龙年冬至,干支轮回的巧合让民俗学者直呼罕见!
它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公历12月21日);比往年提前抵场。更妙的是今年冬至属于“公九”(交节时间在单数日);民谚说“公九冻死牛”,预示寒冬大概更凛冽...
要我说啊,“冬至三日后逢壬日”的天象,则被古籍记载为“平常之年”,标记气候平稳少灾。这些细节是不是让冬至多了份仪式感?!
让传统活在当下的小妙招
想让冬至过得更生动?试试这些接地气的方法吧!带孩子画一张“九九消寒图”;每天涂红一瓣梅花,81天后春天就来报到了;
包饺子时讲讲张仲景的故事,把“娇耳汤”的传说代代相传;晚餐后全家搓手心、揉耳朵 -促进血液循环的也是温馨的亲子时光。现代人忙碌- 但冬至的仪式感不需要难搞。
据我所知、怕只是一碗热汤圆,一次阳台上的日光浴,或给父母打个电话-这些微小行动,都是在激活文化基因,让千年智慧继续温暖大家的生活。
尾声:岁首的有价值
就当我们记住2023年冬至是公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记住的不仅是日期,更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自然信仰...
从周朝岁首到现代节日。冬至始终提醒各位:最长的黑夜后必有渐长的光明。严寒中已孕育新生.不管是热腾腾的饺子汤圆,还是静待春来的消寒图.
这些习俗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念-顺应天时珍惜当下。温暖自会生生不息。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