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哪天入伏 什么时候入伏

投稿人:善策网 2025-08-03 16:13:35

7月11日!

这就是2021年入伏第一天的答案。

那天一大早;太阳就火辣辣地挂在天上空气闷得能拧出水来~街上行人手里的遮阳伞连成一片 -便利店冰柜里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三伏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接管了整个夏天。

偶尔、

三伏天到底怎么算出来的?

翻开日历- 你会发现每年入伏的日期飘忽不定- 有时7月中旬- 有时又跑到7月初。老实讲老祖宗早有一套精妙的算法-“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块儿的“庚”源自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十天干中的第七位“庚”字,每10天就会轮转出现一次。从夏至那天开始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开端 也就是入伏日!

2021年夏至落在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1日当天(庚子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戌日),第三个庚日则出眼下7月11日(庚申日)、这一天便正式拉开了三伏大幕。

这种算法融合了太阳节律同天文计时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1年夏天哪天入伏

2021年的三伏时间表。这一年的三伏足足有40天从7月11日入伏起;一路热到8月19日才收尾。初伏打头阵:7月11日到7月20日、整整10天!

紧紧接着中伏登场:7月21日到8月9日;一直20天之久。

末伏收官:8月10日到8月19日,在热上10天。你或许好奇为啥中伏比初伏、末伏都长?关键在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

2021年夏至(6月21日)到立秋(8月7日)之间共有五个庚日、按规则中伏就得延长到20天。这也是为啥从2015年开始;连续多年三伏都是40天-这种气候节奏差点儿成了夏天的常态!

为啥三伏天热到让人怀疑人生?!

明明夏至时太阳最猛;可最热的天就出这会儿一个月后的三伏?这背后藏着热量累积的玄机!

夏至那天地面接收的阳光确实最多- 但地表像一块巨大的海绵,白天吸热、夜晚散热,每天吸的热量总比散的多一点。日积月累下,到了三伏期间,地表积攒的热量达到顶峰- 好比烧红的铁块一直向外喷发热浪.更扎心的是三伏天还撞上雨季!

雨水蒸发让空气湿度飙升,人体汗液难以挥发,散热机制立即“瘫痪”.那种走在路上像被裹进湿毛巾的窒息感,正是高温高湿联手的“杰作”!更到了中伏;天地间活脱脱变成巨型桑拿房~连呼吸都带着灼热感!

舌尖上的三伏:老祖宗的饮食智慧~面对酷暑,古人非但会避暑 更懂“以食攻热”。初伏头一天北方家家户户的砧板响起剁馅儿声-“头伏饺子二伏面”- 圆鼓鼓的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咬一口荤素兼备,既补充营养又图个吉利。

中伏的主场属于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别惊讶~南朝《荆楚岁时记》就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滚烫的面汤逼出一身汗、体内积攒的湿气、暑气随之排出 -番茄鸡蛋面、牛肉汤面……一碗下肚,浑身通透!到了末伏、厨房飘起烙饼的焦香。是否存在替代方案?

饼铛里摊开的面糊滋滋作响- 金黄的蛋液往上一淋- 不不简单快手的烙饼摊鸡蛋成了主角!这时节暑气渐退 食欲回升,酥软的饼卷上清爽的时蔬,肠胃根本不负担!

40天高温生存指南;三伏天的热可不是开玩笑,稍不留神就也许中暑。

太阳最毒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能不出门就别出门!

万一要外出,遮阳伞、帽子、太阳镜一个都不能少 -防晒霜更要厚涂.背包里记得塞瓶风油精- 头晕时抹一点,清凉感直冲脑门!

回到家别急着灌冰水- 温盐水或绿豆汤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大量出汗后猛喝冷饮、血管剧烈收缩于是可是轻松引发不适!饮食少碰油腻辛辣,多选薏米粥、冬瓜汤这类祛湿健脾的清淡食物.冷饮?

尝两口解馋就好- 别让脾胃在高温天“雪上加霜”!空调房里待久了,别忘了开窗透透气。室内外温差最好别超过7℃、否则一冷一热分外轻松感冒。

晚上睡觉时空调别直吹,薄毯盖住肚子,免得寒气钻了空子!

三伏天里的生活仪式;天刚蒙蒙亮 -公园里就晃动着晨练的身影!

趁着凉风习习,打一套太极、慢跑两圈,微微出汗就收工。午后犯困?!别硬扛!

拉上窗帘小睡半小时精神立马回血。傍晚太阳下山,摇着蒲扇的老人在树荫下摆开棋盘;小孩子们追着卖西瓜的三轮车跑-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才是对抗炎夏的柔软力量!有人甚至把三伏当成“养生黄金期”。

晒背、艾灸、贴三伏贴……利用自然界的旺盛阳气驱除体内寒气。

更平时手脚冰凉的人这会儿喝碗姜汤、暖流能从喉咙蔓延到脚尖!

知道2021年哪天入伏~可不只是为了在聊天时多个谈资。

7月11日这个日子背后~藏着气候变化的密码、身体调节的节拍;还有生活智慧的精髓!

当高温高湿变成常态 提前备好防暑用品、调整好饮食作息,才能在三伏天里从容不迫。

毕竟- 了解节气就是掌握生活的主动权-知道热浪啥时候袭来,各位才能更聪明地跟之共舞!